top of page
Autumn%2520leaves%2520on%2520a%2520trail_edited_edited.jpg
唐唐的焰火人間
Blog
作家相片Juliet Tang 唐圓麗

第 2 章 人格特質的形成

已更新:2022年11月20日

後天教養-

道德規範

社會文化

待人接物

風俗習慣

約定俗成

排行順序-

老大

老二

中間排行

老么

獨子

成長經驗-

特殊故事

聚散離合

長輩無心之過

創世紀1:26


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

神起初創造人是按照祂的形象造的,可是為什麼到後來每個人都各行己路,跟神原先造我們的心意背道而馳。一個人的人格特質的形成,是有脈絡可尋的,但是這個脈絡盤根錯節,包含了很多複雜的因素。簡單的說,人格特質的形成有好幾個層面。除了上一章所說的天生氣質加上後天的教育感化和原生家庭中排行的影響,最密不可分的還是本身的成長經驗。因此我們可以寫成出一個方程式如下:


天生氣質+後天教養+排行+成長經驗= 人格特質


天生氣質


天生氣質在第一章已簡述過,就是九型人格 Enneagram。

九型人格各為完美型、博愛型(助人型)、成就型、善感型、思考型(觀察型)、忠誠型、享樂型、挑戰型(領導型)、平和型(和諧型),這裏就不再贅述。


後天教養


後天教養中包括了很多層面像是道德規範、社會文化、待人接物、風俗習慣和約定俗成等。



道德規範


我們中國人最推崇的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我國的主流文化,因此我們的道德規範很多都是出自於此。譬如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論是人事物,景況,環境⋯等,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或是強迫別人接受。

我在台灣讀小學和初中時,每個學校門口都會寫著「禮義廉恥」或是「四維八德」。


四維就是禮義廉恥,禮義廉恥的基礎就是,

禮:規矩的態度

義:正當的行為

廉:清白的辨別

恥:切實的覺悟

管子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八徳: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忠君孝親,仁心愛人,信生義,和為平。


四維是立國之本,八德是做人的具體表現。這些都是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和古訓。我們古聖先賢所提倡的理念,就是希望世代子孫都能遵守,做一個完全的人。


不知有沒有人注意到,我們道德規範中所提到的八德,和聖經中聖靈所結的九種果子非常相似。


聖靈所結的九種果子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我自己感覺聖靈的九種果子比八德涵蓋的意義更廣,尢其是最後一項節制。節制應為萬事之源,是一種控管自己的能力。在飲食、情緒、思想方面如果能有合理的約束,凡事圓融,方為處世之道,身心靈也才能保持平衡健康的狀態!


社會文化


每個民族之所以獨特,是因為每個民族各自有其不同的社交活動和文化。

就像中國人吃飯的習慣要把飯菜吃完。因為感念農人耕種不易,「誰知盤中殄,粒粒皆辛苦」的概念就是要珍惜食物。反觀我們的隣國日本和泰國,他們的想法和我們不同。日本和泰國皆是佛教立國,吃飯時習慣會留下一些食物在碗中,表示留下給無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吃。不吃乾抹淨在他們來說是一種愛心的表現。


中國人吃麵時不發出任何聲音,這是代表一種禮貌;但是日本人吃麵發出咻咻之聲,是表示對食物的讚美,也是對作菜師傅的尊重。這也是文化不同所發展出的思維。


我有一個朋友是日本華僑,她告訴我她小時候在日本讀小學時,老師是怎麼教導他們的。老師問小朋友,你們喜歡吃蘋果嗎?小朋友都說喜歡。老師接著說,最好吃的蘋果在中國東北,因此你們長大後都要去中國! 這是不是語焉不詳的間接教小朋友侵略的概念?以我們中國人的立場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可是以日本人的思考模式,無關侵略,只是擴張自己領土,並且淡化他國的疆土所屬罷了!


待人接物


待人接物是社交禮儀的表現,譬如說見到長輩,要尊稱伯父伯母、叔叔阿姨。見到同輩,則稱某大哥或某大姐以示尊重。在韓國日本也是,遇到職場同業前輩,一定恭敬順服,口稱前輩。

在美國和歐洲各國比較不講究輩份,見到人都是直呼其名,包括長輩親戚,朋友的父母,頂多加上頭銜,比方說:Uncle Rob,羅勃叔叔,Auntie Linda,琳達阿姨。

我記得小時候我上國中時,我外婆隔隣有一個和我同齢男生,只不過比我大幾個月,就要我叫他姚哥哥,那時覺得真蹩扭。還有一次是我媽媽同宗,排名同為時字輩的一個"小孩",年紀比我小幾歲,我們得叫他舅舅,真是有夠尶尬的!


我初中畢業就來美國了,在美讀書和成家立業,兼具中美文化的影響,對孩子們的教導也中和了兩國習慣。對長輩們還是尊稱,但是對同齡尤其同輩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皆直呼其名!


至於"對不起,謝謝你"這樣的禮儀用詞,倒是放諸四海皆適用!


風俗習慣


我們老中的三大節日,春節除夕,端午節和中秋節,都要全家聚餐吃團圓飯,這是風俗。春節吃餃子,貼春聯;端午吃粽子,划龍舟;中秋吃月餅,皆有其歷史背景,也成為中國漢族的習慣。中國除了人數最多的漢族之外,還有滿,蒙,回,藏,苗及其他大大小小的族群,也是各有各的風俗和飲食習慣。

我記得小時候家裏父母在寫春聯時,都會叫我和弟弟妹妹幫忙把春聯貼在門楣牆上。有一年在貼春聯時,媽媽叮嚀我福字要倒著貼,表示福到了。因為沒有講太仔細,我的理解是,凡是單字的如春、祿、壽、喜都要倒著貼。我全部倒貼後還自以為聰明的請爸媽來看,結果是挨一頓駡。原來春、祿、喜字倒貼也就罷了,壽字倒貼唸起來就是壽到了,不是觸霉頭嗎?

其他還記得除夕團圓飯中一定會有一道魚,意為年年有餘;春節期間不能掃地,穿紅色新衣服意為除舊迎新,這些都是童年甜蜜的記憶!

後來又引申到懷孕不能拿剪刀釘釘子,坐月子不能洗澡,吃鹽什麼的習慣,我都不甚了了,在美國住久了也萬事不忌。像我這樣居住在美國的華裔,嫁給傳統中國家庭,當然生活中也曾遇到過一些矛盾,需要調整。


約定俗成


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在寫姓名時姓在前,名在後,美國,歐洲人都是名在前,姓在後,這都是約定俗成。看書時,中國人由左往右翻書,從右上讀到左下算是一頁,美國歐洲人是由右往左翻頁,從左開始第一行往下橫讀也是一頁。像這樣沒有明文規定的約定俗成,在現代社會中很多中文書寫方式已經被美國歐洲同化,只有在寫中國書法時,基本上還是從上到下,從右至左。


比較有爭議的是女生結婚後究竟要不要冠夫姓。對一般女生來說,大家在遇到非制式化的文件時,還是習慣只寫自己名字。


幾年前在一個私人活動中需要簽名,我的朋友簽下自己名字林某人,結果他先生過來看到,就在她的名字前寫下陳字,變成陳林某人。大家看到都會心一笑,暗想這個先生是否佔有慾太強。


美國的冠夫姓更徹底,索性連女方的姓都拿掉,直接換成男方的姓,除非在銀行或是一些重要的文件,才會問到女方原本的姓氏。我女兒結婚時就有點不捨自己的姓,因為我們家姓邵,這個姓氏比較少見。女婿姓陳,女兒認為陳這個姓太常見,她情願人家稱她邵小姐而非陳太太。我女婿也很幽默,他說陳這個姓氏真的是太普遍,乾脆他改跟老婆姓邵,叫邵先生比較特別!我女婿是ABC,對中國的約俗並不清楚,但是以中國人的習俗來說,只有入贅才會跟女方姓。當然現在的社會型態比較開放,想改名改姓只要有憑據想怎麼改都可以,何況姓氏只是代表個人所屬家族。像以前封建社會的同姓不婚,同宗不婚的約俗,現在幾乎沒有人重視了!


排行順序


從家庭的排行說起,一般家庭如果不止一個孩子,那麼一定有老大老么之分。如果有三個孩子,不但有老大老么,還有一個排行中間的孩子。超過三個孩子,會有二個以上排行中間的孩子,也使得複雜度大大提升。排行中間的孩子因為情勢使然,很自然的會比較團結。

有一次參加一個暑期家庭夏令營,那次談到家中排行順序對個性的影響。講員把我們學員按排行順序分成幾組;老大一組,老二一組,排行中間的一組,老么一組。講員開始問問題,問題類似如果一個你所屬的團體辦活動,需要有人負責報名,或是參與活動,你會不會參與?想參與的人請舉手!請大家猜猜看是哪一組舉手的人多?結果完全出乎大家的預料!一般人可能認為老大年長,生活經驗多,因此老大那組應該會比較多人舉手。結果跌破大家的眼鏡,老大組幾乎沒有人舉手,舉手最踴躍的反而是老么組。為什麼一個簡單的問題,在老大組和老么組中間會有這麼大的兩極化反應!

老大

我們先談談老大,一般家庭中最先出生的長子長女,應該是備受長輩關注,也是父母心中期望最高的孩子。從小父母長輩悉心栽培,不但功課要好,品性優良,而且理所當然的要成為弟弟妺妹的好榜樣。為了達成父母的期望,在努力往前奔跑的同時,也背負了不少責任,這個就是所謂"長子(長女)情結"。因為國人傳統上重男輕女,大女兒更被賦予照顧弟妺的責任,所以"長女情結"會更加嚴重。

有一個朋友下面有兩個弟弟一個妺妹,從小被送到北美唸書。因為父母忙於事業,長期奔波北美和台灣兩地之間。她那時才十七歲,除了唸書,平日還要負責照顧弟妹生活起居,整理家務、買菜、煮一日三餐,幫弟妺帶便當等事。這樣的生活經驗影響到她的人生規劃,結婚後她決定不要孩子,因為覺得太累了。

雖然不是每家的老大都像我的朋友那麼辛苦,但是因為背負著父母甚至家族的期望,長子長女或多或少都感受到各樣的壓力。日常生活中已經有太多責任義務要盡了,秉持著多做多錯,少做少錯的原則,在外處世自然比較容易採取低調觀望的態度,不會再自己去找責任扛了。


老二

家中的老二又不太一樣了,老大和老二通常是相反的兩種性格。老大如果溫順聽話,老二往往活潑好動;老大如果聰明伶俐,老二就是溫厚老實居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狀況,科學家和遺傳學家做了很多硏究也搞不清楚。與其說是遺傳基因的關係,倒不如說是後天學習的結果。一般認為如果老二和老大一樣,就不會得到太多注意力,為了得到更多關注,老二的個性就需要和老大不同。即使是雙胞胎,面容身形一樣,但是老大老二的個性還是不可能複製。


我朋友的雙胞胎,嬰兒時期就是一個愛吃,一個不愛吃。幼兒時期更好玩了,光是吃碗飯,愛吃的那個不但把碗舔得乾乾淨淨,還把桌上地下的飯粒全部撿起來吃掉。不愛吃的那個邊吃邊玩,弄到滿頭滿臉都是飯粒,桌面上也灑得到處都是。

我女兒有一對同學也很好玩,他們是龍鳳胎,姐姐很細心,書讀得好,自己的事也都自己照顧,不需大人操心;弟弟凡事漫不經心,也不太管功課,整天只是愛玩,連早上鬧鐘響也不願起床。他們的媽媽對這個弟弟很感頭痛,決定給他學點教訓,把鬧鐘沒收了,希望他遲到幾次就不敢再睡懶覺。做姐姐的還真的是老大風範,怕弟弟上學遲到,自此每天早上還會叫弟弟起床。


中間排行


排行中間的孩子,如果有兩個,個性也都不一樣,但是因為同為中間排行,有種同病相憐的革命情感,說起話來也喜歡同聲同氣互相扶持。我家的老二和老三就是這樣,小時候她們總覺得得到的關注不夠多,回台灣玩時還聯合起來跟奶奶和姑姑告狀,說爸媽只疼姐姐和妹妹。我們自認是很公平的父母,但是她們還是覺得我們偏心,怎麼解釋也沒有用!

我有一個朋友,兄弟姐妹共五人,她排行老四,和上面的哥哥姐姐感情很好。小時候有一天父母不在家,他們在樓上陽台玩火,差點沒把房子燒掉,靠大姐救火才把火撲滅,這件事一直瞞著父母,一直到前幾年說溜嘴,父母才知道!


因為從小同進同出同搗蛋,長大結婚後又同在北加定居,她和哥哥的感情更好。有一次感恩節過後,火雞大減價,她哥哥自己買火鷄時順便買了一隻給她,結果火雞太大,她冰箱放不下,還叫我跟她合分火雞。iPhone 6出來時,她們兄妹兩個也一大早合作接力排隊去買,感情之好可見一般!

另外我注意到排行中間的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大部分處事都很圓融。是否因為上有兄姐,下有弟妹,把個性中的稜角都磨平了,因此他們大部分在朋友圈中人緣都很不錯!

老么


我們中國人常說"皇帝愛長子,百姓疼么兒。"因此么兒在父母心中的份量,應該和長子差不多,只是少了長子的壓力。

老么在家因為是最小的,父母百般呵護,兄姐也會讓著他。家事方面,哥哥姐姐已經盡了大部分責任,他少做一點也沒什麼關係,說來真是天之驕子。但就只有一點不好,因為是家中么兒,也沒太多發言權,就算發了言,可能也不受重視。家裏一旦有什麼重要決策,父母只和兄姐溝通商量,也鮮少想到要去問他意見,心中不免會有遺憾。

老么在家無人重視他的發言,空有滿腔抱負也無用武之地,因此在外面有什麼活動,他們會很樂意參與。他們有興趣參加不同的活動,有機會也喜歡舉手回答問題,給點意見做點小決策什麼的也都沒問題,但是一旦給他太多事做,他又會心生膽怯,不敢擔當太大的責任,只因從來沒做過,這就是典型老么的個性。


獨子


比較不同的排行會發展出不同個性,那麼獨生子女的個性又是怎麼樣呢?獨生子女因為沒有兄弟姐妹一起玩耍一起成長,他們在家中一般是很寂寞的。父母如果注意到這點,常常帶他出去參加不同活動和別的孩童互動,或是堂表兄弟姐妹常常來往,對他的個性塑造也不如有兄弟姐妹的孩子明顯。獨生子女一般都很獨立,因為獨處慣了。無聊時,喜歡自己玩遊戲,扮演不同角色,也很有創意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他們喜歡交朋友,喜歡參加不同的社交生活,人緣一般都很不錯。


我朋友的獨生子就是很有趣的例子。朋友夫妻兩人都是學理工的,兒子反而是文科的。這個孩子大概在家太無聊了,父母也忙,很少有機會帶他出去,小時候總是自己一個人玩,沒事做就開始編起故事來了。他找到一支掃把,把掃把當成柺杖,想像自己是摩西,整天拄著拐杖走來走去想故事情節。他编的故事可以分成好多集,不止是文字,自己還畫插圖。每寫好一集就拿到學校和同學分享,同學們也很有興趣排隊搶著看。獨生子女一般觀察力強,注意力集中,也很會在日常生活中找樂趣!

當然如果獨生子女的父母比較嬌寵,他們也會有另一種傾向。他們可能佔有慾和依賴性會比較強,沒有分享的概念,也較少同理心,不太懂得和人相處,因此獨生子女的個性發展,跟父母親的教養方式有很大關係。

成長經驗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都經歷過一些讓你我印象深刻的故事。這些過往的事深雋在靈魂深處,也許因為年代久遠早已遺忘,但是這些故事的影響會顯現在我們平日的為人處世中。生命中的聚散離合和以往長輩們不經意的一些談話,同樣也是如影隨形的伴著我們生活的軌跡走到現在,走向未來!


特殊故事

在我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有兩件特殊的事對我來說影響至深!

我記得在初中的時候,有一節體育課,老師讓我們兩人一組的打羽毛球。那時和我同組的同學並不是太熟,我們一邊打一邊閒聊。很快的我就發覺她不太會打羽毛球,幾乎每球都錯失掉。我自己很喜歡交朋友,也常和朋友開些無傷大雅的玩笑,我就照著我的本性和她開起玩笑來。在我來說,羽毛球只是一種好玩的運動,又不是比賽,打不打到球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沒想到她是很認真的人,臉色越來越難看,我想她可能生氣了。


下課後我看到她和她的朋友在小聲耳語,然後她的朋友就向我走來,那位同學對我說:你別以為自己羽毛球打得好,就可以隨便嘲笑別人,你以為你有什麼了不起!我聽她這麼說就愣了一下,才知道我無心的玩笑話傷到她了,自己也感到非常懊惱。我開玩笑並沒有惡意,也沒有嘲弄的意思,但是聽的人會想成相反的意思。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人的個性不同,聽話的反應也不同。

另外一件事是在我大學時代教會的青年退修會,有人帶了一位十來歲的年輕人來,這位弟兄M外表看來很明顯的有些發展遲緩,行動反應也相對緩慢。剛開始只是有些弟兄會在日常生活上幫助他,我們女生並没有特別注意這些事。後來聽弟兄們談論得多了,我們也慢慢留意到M的需要,會幫忙帶他到聚會場所,幫他拿餐點餐具…等。大家一起關心M,互相提醒注意,讓我們國語部年輕人的心更有凝聚力。愛是有感染力的,有些廣東部年輕人也注意到我們所做的事了,他們有時間也願意花時間關心M,幫助他照顧他,我們的營會中充滿了和睦同居的美善!

一個星期的營會很快過去了,最後一天晚上的燭光見証會中,十多位年輕人逐個起來分享,每個人訴說的都是同樣一件事。每個人都被別人對M無微不至的照顧感動而主動參與。燭光下每一張煥發著愛的榮光的臉,充滿淚水和歡笑的見證,讓我在十多年後的今天,每每想起,心中還是和當年一樣的悸動!


這幾件事讓我學會了一生都受用的重要功課;羽毛球事件讓我學會了說話要謹慎,有時無心的玩笑聽在有心人的耳中就是一種傷害。另外一個功課是營會中弟兄姐妹互助合作幫助人的點滴,讓我學會了從天父而來的無私的愛!


聚散離合

我以前有一位忘年之交的朋友,她告訴我她兩歲不到就離開了父母兄姐,一直到五十多歲才和他們重逢。原來她出生在中日抗戰復原回鄉後,出生沒多久國共內戰爆發,父母匆匆帶著兄姐遠赴臺灣,她因為年幼就被留在家鄉和祖母相依為命,熬過大饑荒和文革,幾經波折才和父母在美重聚。


因為生長環境不同,她和父母兄姐還有在台灣出生長大的弟妹很生疏。雖說吃著一樣的飯,但是操著不同的口音,懷著不同的心思意念,又思念過世的祖母,她一直覺得非常孤單寂寞。好不容易在人文語言皆陌生的異地站穏腳跟,身邊卻沒有多少真正可以談心的人!我是十五歳和父母移民來美,多少能夠理解她內心的苦悶,但是也愛莫能助。

另一位同學是來自越南的華僑女孩,她和表妹一起坐船逃出淪䧟的南越。她說坐船時遇到風浪,親眼目睹坐另一條船的父親和弟弟的船翻覆滅頂。平靜的面容敘述著驚心動魄的逃難過程,然後懷著椎心之痛在美國努力生存,我找不到仼何合適的言語可以安慰她,只能陪著她靜靜的坐著。


經歷過生離死別的朋友們輕易不透露自己的心聲,是因為心中說不出口又無人理解的痛嗎?我發現很多有著類似經歷的伯父伯母,也都是非常沉默,是因為在療傷吧!你也有過這樣的悲歡歲月嗎?願神的愛大大充滿你,醫治你心中的傷痛!

長輩的無心之過


我家的老二小時候一直都非常自卑,我們不知道哪裡出了錯,因為我們對於她和姐妹們並沒有什麼不同,後來她長大才告訴我們原因。


我有四個女兒,小女生各有特色,我們每次全家一起出門,小女生們總會成為大家的焦點。二女兒說每次遇到我們的朋友總是對老大讚譽有加,說她聰明漂亮,看到老么,說老么小巧惹人憐,看到老三粉白玉潤的,又說老三胖嘟嘟真可愛。等到大家讃美過老大老三和老么,她滿懷期待的想說現在應該要輪到我了,可是每次期望都落空。因為大人們只是隨便聊聊,禮貌性的讚美過了就聊起別的,並沒想到還有一個小女孩在期待著大人注意到她!


她的童年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度過,她總是躱在一旁默默觀看,再加上年紀幼小,不知如何說出口,日子久了就變成一種自卑,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優點值得人誇讚!我聽到她的自白,想起來就覺得心疼。所幸經過歲月的洗禮和主耶穌醫治的愛,我的二女兒如今也長大成為一個能幹自信又溫婉的現代女性,過往的陰影在她心理上留下的傷害,讓她更懂得關愛體諒身邊弱勢的族群。


所有的過往經驗,除去天生的氣質,其他後天教養、排行的順序和成長過程中的各樣事件,都會影響到我們人格特質的形成,而且這個人格特質會一年年慢慢改變,改變的方向要看那些經歷在你心中烙痕的深淺!這些烙印在我們生命中持續影響著我們,我們的傷口包紥好了嗎?我們還能邁開腳步向前行嗎?還是一直扶著犁頭向後看!


成長的歷程是每個人生命中獨特的印記,是我們無法主導的既定事實,但是好消息是我們可以靠著主的恩典選擇以後的道路!


羅馬書15:13

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問題思考

1 我生命中有過什麼樣的經歷,深深的影響到我現在的為人處世?


2 二十年前的我和現在的我有什麼不同?為什麼?


返回[ 出版著作 ]目錄 >> 1000. 出版著作目錄 (tangtanglife.com)

返回[ 心理建設 ]目錄 >> 1000. 心理建設目錄 (tangtanglife.com)

返回[ 親職教育 ]目錄 >> 1000. 親職教育目錄 (tangtanglife.com)

返回[ 生活隨筆 ]目錄 >> 1000. 生活隨筆目錄 (tangtanglife.com)


21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 做一個有高度的人 > 2019年

目錄 序 黃光賢牧師 點閲 劉曉亭牧師 點閲 推薦 王若曼區牧 點閲 徐秀珍區牧 點閲 前言 如鷹展翅上騰 點閲 第 1 章 天生气质和九型人格 點閲 九型人格 [...

序 1

黃光賢牧師 生命河靈糧堂牧師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人生講求的不是「勝」而是「和」,勝過了別人卻傷了和氣,這到底是贏了還是輸了?人與人的相處難道只是在爭誰是對,誰是錯嗎?爭的難道是誰有理,誰無理嗎?人與人相處的可貴之處在彼此的了解與接納,講究的是要如何與人和睦相處。...

序 2

劉曉亭牧師 Good TV 「劉三講古」主持人 信仰就是找回自己 「找自己」是人類自古以來的天性,找不到自己就找不到動力,為別人活著終究會疲累。 亞洲最常見的文化就是透過成績(所謂狀元)來証明自己,隨之而來的就是金錢與地位權力,我們擅長用「成就感」來浮現自己,甚至用「光宗...

Comments


文章: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