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Autumn%2520leaves%2520on%2520a%2520trail_edited_edited.jpg
唐唐的焰火人間
Blog
  • 作家相片Juliet Tang 唐圓麗

第 4 章 我為什麼會被傷害

已更新:2022年7月31日

依附型態傷害 情緒傷害 高敏感度 我們為什麼會被傷害?人生來就是群居的動物,我們生命中最初經驗到被接納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家,及家中的成員。但是與人相處時不同的思維和期待,所做出的行為,如果不能被人接受或被了解就會帶來挫敗感,因此我們最主要的傷害很多都是來自於親密關係的接觸。親密關係的傷害也就是我們上一章談到的,如果依附型態和被依附之人的期待有落差,結果就是被拒被傷害。還有一種傷害叫做情緒傷害,情緒傷害很多是沒有特定的對象,也不一定有具體行為,而是自身經驗的情境中帶來的負面感受。 依附型態傷害 我們上一章已經簡單敍述過依附型態的行為模式,這幾種行為模式在經驗到不愉快的場景時反映在行為上,可能會帶給對方痛苦的感受。 逃避型 沒反應或是反應冷淡,注重問題不關心人,忽略對方感受和情緒,對人的錯誤缺乏體諒。 兒子開車撞到電線桿,飽受驚嚇後回到家,父親完全不關心兒子的心理狀態或受傷與否,而是責罵兒子的不當駕駛,損壞車子還要負責賠償。 取悅型 為取悅對方而扭曲事實,淡化問題,過度承諾而無法做到,不能面對問題,優柔寡斷。 媽媽帶女兒出門,女兒看到新奇有趣的玩具想要,媽媽不答應,女兒馬上躺地上撒賴大聲哭鬧,媽媽無法安撫,只好答應買糖和冰淇淋作為交換條件。 迷惘型(矛盾型) 完美主義期望過高,雙重標準習慣貶低對方,不接受對方的行為看法,主觀而無法自省,容易暴怒。 有一段摘錄自某劇的對話很經典: 你要不要去健身房? 「你是不是嫌我胖了!」 不去就算了! 「為什麼又不去了?」 不想去了! 「我看你是想藉機勾搭健身房的美眉吧!」 無言以對。 「為什麼不說話了?」 不想說! 「為什麼不想說,你給我說清楚!」 你聽我解釋…。 「我不要聽,我不要聽…。」 掌控型 用苛刻言語貶損恐嚇對方,堅持自己永遠是對的,不屑關心對方感受,為自己不良行為找藉口。 幫派老大常常利用毒品控制基層成員,或是威脅傷害對方家人,以達到嚇阻作用,並操控其做一些不法之事。 受害型 不能保護自己,忽略對方錯誤,為對方找藉口,把所有過錯看為自己責任,害怕被棄,不惜代價用盡方法留住對方。 夫妻或情侶因故相處困難,一方想離開以終止關係,另一方不願面對,不惜以跳樓或自殘方式威脅對方。 以上操控型和受害型很多反應都比一般要戲劇化,因此也是社會新聞和影劇中常見橋段。 在一些以情感為基底發展的團體中,像是家族親友聚會,或是姐妹閨蜜好友的小群體中,如果有什麼衝突發生,很容易就看出各種不同依附型態的行為反應。逃避型一般是置身事外靜觀其變,取悅型會焦慮的盡量安撫化解,迷惘型多半是無厘頭的生事者,掌控型會有意無意的主導到他想去的方向,受害型會擔心是否自己惹的禍。 逃避型-逃避型:兩個人各做各事靜悄悄。 逃避型-取悅型:一個只想獨處,一個拼命敲門。 逃避型-迷惘型:一個關門避禍,一個無理取鬧。 逃避型-掌控型:一個置之不理,一個獨斷其事。 逃避型-受害型:一個不理不睬,一個沮喪自憐。 我從事婚姻諮商十多年的經驗中,最常見的類型是逃避型和取悅型的搭配,幾乎佔所有類型組合的2/3。因為這兩種類型人的個性完全相反,在初遇時很容易互相吸引,但是當蜜月期過後,雙方又回到自己慣性行為,當初吸引對方的特點都變成缺點。最熱鬧的類型當屬雙方都是迷惘型(矛盾型),這種類型的人,像划船原地打轉,無法走出困境。現實和想像纏繞一身,到處都是地雷,莫名其妙就會引爆,閒雜人等切勿靠近! 不論是哪種類型,每個人都只站在自己角度看事情,並且認為自己是對的,看不見對方的需求。誤解加上衝突,愛恨情仇累積到一定程度,痛苦於焉產生。這就是不同依附型態所帶來的傷害。 情緒傷害 情緒傷害是沒有特定人事物,也沒有任何特定行為,而是當事人受情景影響所感受到的負面情緒。 朋友任職護士的醫院,有一天年邁老太太病尚未痊癒,就堅持要辦出院手續。一問之下才知原來是和她同房的另一病患,探訪人潮絡繹不絕,談笑風生一片歡樂。老太太自傷孤身一人,老伴不在,兒女都住得很遠,沒有什麼人前來探望,相形之下情緒低落覺得難受,因此想提前出院回家。 朋友的兒子功課很好,大學申請到東部名校,剛開始是喜事一樁。開學前把兒子送進學校宿舍,安頓得當,夫妻二人搭乘當天飛機回家。第二天先生照常上班,朋友走到兒子房間,看著收拾整潔的書桌和乾淨的床位,不禁悲從中來。想到孩子長大離家上大學,以後畢業找工作,接著成家立業,再也不會回到小時候那般整天在身邊打轉,撒嬌耍賴的情景,頓時紅了眼眶! 以上二例完全沒有外力介入,因為當時情境所引發的負面情緒,就是所謂的情緒傷害。我們成年人經歷的情緒傷害,可以靠著自省能力,或是和有相同經驗的朋友交流,找到情緒出口,可是年紀比較小的小朋友就不同了。 聽過一個例子是朋友的同學小時候的經歷。她小時候家境剛開始算是相當不錯,但是後來父親和人合資做生意被騙,欠了一大筆債務。為了躲債常常無預警的說搬家就搬家。她說記憶中上初中高中的六年當中,至少搬了十一次家,她小時候交不到太好的朋友,因為才相識就要離別。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昏暗的室內燈光下,她自己一人坐在餐桌前做功課,周而復始無止盡的寂寞包圍著她。 小時候的情緒傷害因為自己無法疏導,會一直深藏在記憶深處慢慢擴大,然後在生命中最脆弱或是午夜夢廻時忽然顯現,再一次感受當初的痛。 高敏感度 除了情緒傷害之外,還有另外一種痛,叫做高敏感度情傷。高敏感度的人在群體中並不少見,很多高敏感度人的天生氣質就是善感型。 這類型的人一般情感都很豐富,看到秋天的落葉或是枯萎的花木,都會聯想到別離或是人生聚散無常之類的場景。有時人家不經意的一句話,他們也會解讀成不同含意。高敏度人常常感覺自己不被了解,不被重視,其實有時並非事實,而是自己的期待和現實生活無法接軌,但是他們經歴的痛並不亞於其他情傷。 我女兒去日本交換學生時,我和日文老師是他們的監護人。我因為不懂日文,只能用英文分享感言,當地政府就請了一位會英語的日本女士來當我的翻譯。我們算是談得來,因此放假不需翻譯時,她也常常來找我談天或帶我出去走走。她跟我說日本這個民族看起來彬彬有禮,其實整體是很壓抑的。他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要服從、有禮,即使有任何委屈不滿,都要自己吞下不可以自由的表現出來。所以日本不是一個快樂的民族,因為顧慮太多,怕做錯事說錯話,每個人都活在戒慎恐懼中。我後來從和當地人的相處中也感覺到了,很多事情我們覺得其實沒什麼,在他們眼中會視為不得了的大事。這個民族的高敏感度不見得全是天生,而是後天壓抑養成的結果。 另外一個例子是看過古典小說「紅樓夢」的人都知道的。書中女主角林黛玉因自幼失怙,投靠親戚家居住,雖然錦衣玉食,也有一班姐妹小友為伴,但是心中苦悶無人理解。林黛玉因身世坎坷,再加上身體虛弱和寄人籬下的無奈,塑造了她悲覌的人格特質,雖與賈寶玉兩小無猜情投意合,但是高敏感度的性格控制了她的一生。大家最熟悉的橋段莫過於"黛玉葬花",後來又因感情受挫鬱鬱寡歡吐血而亡,結束了她悲劇的一生。反觀本性恬淡無求的薛寶釵和凡事為人著想的襲人,因個性差異反而造就了截然不同的結局。 如果想要了解什麼是高敏感度,也可以在網上查詢"高敏感度HSP",網路上也有簡單測試,得分六十以上就是高敏感度。我有一個朋友,常為一些芝麻小事和先生吵鬧不休,她不了解為什麼常常一件簡單的事,她的先生就會有很多聯想和顧慮。我建議他們去做一下測試,做出來的結果她是15分,先生是70分。一個大剌剌,一個小心翼翼,南轅北轍的個性,可以想見生活中大大小小事都會成為衝突的導火線。 詩篇55:12,16 原來不是仇敵辱罵我,若是仇敵還可忍耐。 至於我,我要求告神,耶和華必拯救我。 羅馬書15:1 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待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 問題思考 1 我曾經被親近的家人朋友傷害過嗎?我在自處時如何撫平自己的傷口? 2 我比別人更容易受傷害嗎?我常常覺得對方說話的內容, 隱藏著不同的訊息嗎?

返回[ 出版著作 ]目錄 >> 1000. 出版著作目錄 (tangtanglife.com)

返回[ 心理建設 ]目錄 >> 1000. 心理建設目錄 (tangtanglife.com)

返回[ 親職教育 ]目錄 >> 1000. 親職教育目錄 (tangtanglife.com)

返回[ 生活隨筆 ]目錄 >> 1000. 生活隨筆目錄 (tangtanglife.com)

15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 做一個有高度的人 > 2019年

目錄 序 黃光賢牧師 點閲 劉曉亭牧師 點閲 推薦 王若曼區牧 點閲 徐秀珍區牧 點閲 前言 如鷹展翅上騰 點閲 第 1 章 天生气质和九型人格 點閲 九型人格 [...

序 1

黃光賢牧師 生命河靈糧堂牧師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人生講求的不是「勝」而是「和」,勝過了別人卻傷了和氣,這到底是贏了還是輸了?人與人的相處難道只是在爭誰是對,誰是錯嗎?爭的難道是誰有理,誰無理嗎?人與人相處的可貴之處在彼此的了解與接納,講究的是要如何與人和睦相處。...

序 2

劉曉亭牧師 Good TV 「劉三講古」主持人 信仰就是找回自己 「找自己」是人類自古以來的天性,找不到自己就找不到動力,為別人活著終究會疲累。 亞洲最常見的文化就是透過成績(所謂狀元)來証明自己,隨之而來的就是金錢與地位權力,我們擅長用「成就感」來浮現自己,甚至用「光宗...

Comments


文章: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