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意義療法 (Logotherapy)
- Juliet Tang 唐圓麗
- 2021年8月2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今天想要介紹一個大家比較少聽到心理治療中的「意義療法」Logotherapy,我們雖然很少用到意義療法這樣的名詞,事實上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相對較樂觀積極的人,他們潛意識中的信念就是:我的生命是有價值的。他們隨著自己的信念去活出生命的精彩;就像大家所熟知的Teresa修女,她不計代價用愛和寬容去幫助垂死之人,使其有尊嚴的行完人生最後的旅程。
「意義療法」Logotherapy 的治療策略著重於引導個人尋找並發現生命意義,立定目標以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人生。學習不論是身遭重病纏身、年老孤獨、生活挫折或環境巨變,如何駕馭並解決問題,通過尋求生命的意義對抗心中的焦慮,抑郁和空虛。
「意義療法」最早是由猶太心理學家Victor E Frankl在1946年所提出,他曾寫過一本手稿「生命的意義」,在二次大戰期間,還未來得及出版,因為入集中營被納粹沒收丟棄。他曾被關押在有"死亡工廠"之稱的奧斯威辛集中營,經過死亡集中營九死一生的經歷洗煉生還後,再憑記憶將手稿寫出加上學理基礎,更賦予這個療法更深入的研究和見解。後來這本書經由他的追隨者Alex Pattakos博士一脈相傳的加入更多精簡注解,寫下【思维的囚徒】一書,發展出今天我們應用到工作生活中更深層的了解事物意義本質,影響現今的社會。
V.E.Frankl在納粹的殘酷虐殺下,他的父母兄弟妻子全部枉死在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毒氣室中。他憑著超人的心理意志,走出絕處逢生的困境,懷抱最後希望的回到家,待得發現家中空無一人,父母妻弟家人俱亡,隣居也全未回歸,支持他在集中營活下來的唯一信念頓時幻滅。原先的生活圈子再也無法回到過去的榮景,他是如何含淚忍辱負重的自我調適,自我安慰和說服自己重新站立,強迫自己堅強振作著生存下去?他重新開始思考詮釋了「意義療法」的核心價值。
「意義療法」與當世的心理分析不同,心理分析是回溯過往的原生家庭和成長經驗,經由自省和反思,修補過去的傷害並調整價值觀和思維,重新迎向新的自我。「意義療法」是著重於未來,通過喚醒個人生命中的存在危機,面對將來重要使命的任務達成而重新站立。
VE Frankl博士的信念是將「意義療法」加上在集中營中洞見人性的見證真實記錄下來,讓後世的子孫能在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中得到啟發。他的理念日後在其他日、韓、越南戰爭的戰俘營中的調查結果研究中得到證實;知道自己生命中有某項使命有待完成的人,越有機會和勇氣活下去。
並非所有心理問題都是神經官能病源性的病症,如果衝突與矛盾是出於對自身存在價值的懷疑,應該試著用「意義療法」去喚醒心中的自覺。
1 通過某項工作或事業的使命 例如運動員們希望有遭一日能在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參賽並揚名立萬,
之前必定排除萬難休養舊傷卯足全力的日夜健身演練,參與不同的國際賽事
以累積足夠的經驗和實力。
2 通過體驗某事或與某人相見的心願 例如有人立下心願遊歷某名勝古蹟,之前省吃儉用並查詢食宿交通相關資訊。
或因父母離異被迫與母分離的孩子,立志努力用功考上名校找到薪資豐厚的工作,
並接母同住。
3 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的心態 例如年近古稀的老人送走相伴多年的老伴後,雖然心如刀割難過不捨,
但是想到自己代替老伴承受痛失另一半的孤獨寂寞之苦,覺得自己存活
是另一種形式的意義。
【生命的意義】一書所說的(will to meaning)的意志力稍後經由Alex Pattakos博士所著作的【思維的囚徒】會有更多有力的佐證和説明。
9/14/2021
返回[ 心理建設 ]目錄 >> 1000. 心理建設目錄 (tangtanglife.com)
返回[ 親職教育 ]目錄 >> 1000. 親職教育目錄 (tangtanglife.com)
返回[ 生活隨筆 ]目錄 >> 1000. 生活隨筆目錄 (tangtanglife.com)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