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了一個老電影,中間有一個片段讓我印象深刻;一個十來歲的男孩因故脾氣失控,爸爸媽媽想要跟他講道理,反而惹得他大發雷霆亂摔東西。爸媽不敢再去惹他,就叫九歲的小妹妹去安慰他。
小妹妹走到哥哥身邊,什麼話也沒有說,只是坐在哥哥旁邊輕輕摟著哥哥頸子。就這樣坐了一陣子,過一會兒哥哥慢慢站起來,牽著妹妹的手走到父母身邊,對父母說:「對不起,我不是有意的!」,一場風波就此揭過。
我常在想,我們做媽媽的,真是很不容易,每天忙著上班,好不容易下班回到家,除了處理家務,還要面對一羣吵鬧不休的娃兒。我們也有情緒和脾氣,卻無法像小孩子一般,心情不好想發脾氣就發出來。
我年輕時一邊讀碩士,一邊帶孩子平日還要工作,因為忙碌自然而然養成凡事講求效率的習慣。處理事情可以有效率,帶孩子就不能太有效率了,因為凡事求快的人絕對不會太溫柔。
帶孩子是一種藝術也是實戰經驗,當我越來越成熟,對於教養學齡孩童到青少年孩子,我學會了聆聽重於說教。有很多事不能只看表面,其實後面都有一些潛在原因,尤其是越大的孩子,心中堆積著更多沒說出口的話。
有一次女兒放學回家就開始哭哭啼啼說我偏心不關心她,我心想早上上學不是還好好的嗎?我哪裡招惹她了?但是我耐著性子不急著解釋,只是摟抱著她,靜靜聽她說。她可能自己越說也越自覺有點小題大作,慢慢才把話題帶到真正的問題原因,原來是在學校和同學起了點誤會,受到委屈心情不好,回家來借題發揮!
我們自己也走過成長的過程,那段時期心中充滿了迷惑和控訴,如果找不到信任的人傾吐心聲,還要一昧聽大人教訓說理,心情更是糟到極點,難免產生「獨裁已是事實,造反才是天理」的感覺;這就是為什麼孩子會反感叛逆,不想搭理父母的起源。
我們常說「柔能克剛」,看到電視廣告說到母親是家中的「溫柔鬥士」覺得很有道理。原來溫柔就是傾聽、了解和體諒,摟抱會讓孩子有被接納和被愛的感受,這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願意跟我們分享他們生命中的一切。
母親是一個家庭中重要的支柱,當一個母親,可以不優雅、自在、閒適和淡定,但是不能不溫柔!
1/7/2022
返回[ 親職教育 ]目錄 >> 1000. 親職教育目錄 (tangtanglife.com)
返回[ 心理建設 ]目錄 >> 1000. 心理建設目錄 (tangtanglife.com)
返回[ 生活隨筆 ]目錄 >> 1000. 生活隨筆目錄 (tangtanglife.com)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