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Autumn%2520leaves%2520on%2520a%2520trail_edited_edited.jpg
唐唐的焰火人間
Blog
  • 作家相片Juliet Tang 唐圓麗

66. 快樂上學去

已更新:2022年4月23日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這幾年出生的小朋友年紀幼小抵抗力較弱,很多在家中工作的父母都一邊上班一邊照顧孩子;有些會請住家保姆或長輩幫忙,也有同齡玩伴的家庭就合請一位有經驗的老師在家開小型豆莢啟蒙班(參考親職教育 27 )。


小朋友在三歲之前是腦容量和智力發展最快速的時期,疫情過後評估一下這些孩子們的成長情況,就發現上豆莢班的寶寶們適應力特佳,活潑開朗和好奇心驅使他們主動去交朋友認識新環境,自發性和專注力也很好。


習慣關在家中又沒有兄弟姊妹互動的孩子就比較被動羞澀,他們寧願留在父母長輩身邊也不願改變環境或接觸新朋友。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家長保護慾太強(很多是祖父母)捨不得寶寶認生哭鬧,選擇將他們留在家中;有的甚至誇張到孩子要上小一了才不得不放手,反而拖累了小朋友各方面的自由發展。


太晚上學的寶寶們因為一直活在長輩的蔭庇下,有點像站在無菌室中看大千世界;雖然杜絕了民間疾苦,但也限制了他們的視野。這樣的寶寶比較沒有意願接納外來的任何人事物,時常感到害怕不安;一旦被迫上學,不是哭鬧不休就是抱緊親人不肯放手,造成學校老師的困擾。


有的學校的教育政策比較嚴謹,認為家長把孩子送到就應該立刻離開,不可留下陪伴。這種作法有點類似震憾教育,孩子會哭得聲嘶力竭;我看過有家長為此當埸飆淚,還有心智較弱的媽媽得了憂鬱症,堅持退學回家自己教。


孩子在分離時焦燥不安其實是正常現象,只要家長耐下性子適當引導,日子久了自然就會習慣。在此我有個折衷的建議,雖然費時較長也有點麻煩,但是讓家長和孩子雙方都有點心理緩衝,會更容易適應。


決定好學校之後,入學前一個月常常帶孩子去學校看看,讓孩子熟悉環境也認識老師和其他小朋友。一個星期兩三次,每次一個小時左右,讓小朋友放鬆心情最重要,看小朋友接受程度再逐次加長時間。


常常給小朋友做心理建設告訴他學校有不同活動和新鮮事,引發他的興趣。最重要是確定讓他知道,每天玩完父母一定會接他回家。


認生的小朋友剛開始上學一定會哭,到學校門口時,記得親親抱抱後再笑笑的把他交給老師(千萬不要愁眉苦臉唷!),但是絕對不留下安撫。通常兩星期後小朋友就會逐漸適應。


一般來說小朋友越早送出去越容易適應團體生活。分離焦慮通常發生在六個月以上的嬰兒;親餵母乳的嬰兒更要提早,最好三個月大左右就全面改用奶瓶,早點考慮斷親餵(參考親職教育 57 )。


當然凡事都有特例,也看過有特別倔強的小朋友會尖聲哭鬧"執意"不肯上學。我的老三就是特別火爆的個性,小時候每天一到上學時間就開始肢體大燥動哭鬧發飆,我始終不為所動繼續送他去幼兒園;入學半年他還是每天鍥而不捨的尖叫哭鬧,後來是園長老師受不了了"懇請"我們退學。因為學校為了他,已經被隣居告了三次"疑似虐童",再告發一次會被敕令關閉。


當然這種案例是極其少見,被退學的機率也微乎其微,除非是學校老師情緒面臨崩潰,家長一般不需太過擔憂。


鼓勵家長心情放輕鬆及早做好心理準備,小朋友的分離焦慮問題不大,很容易解決。但是天性緊張沒有經驗再加上缺乏幫手的新手爸爸、產後憂鬱症的媽媽們、長期缺乏關懷的獨居人士…等,都是成人分離焦慮症的高發群體(請參考心理建設 24 心理健康問卷調查、心理建設76)。

3/9/2022

Go to[ 分類索引 ]目錄 >> 分類索引 (tangtanglife.com)

Go to[ 親職教育 ]目錄 >> 1000. 親職教育目錄 (tangtanglife.com)

Go to[ 心理建設 ]目錄 >> 1000. 心理建設目錄 (tangtanglife.com)

Go to[ 生活隨筆 ]目錄 >> 1000. 生活隨筆目錄 (tangtanglife.com)


11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1000. 親職教育目錄

從可愛的嬰幼兒時期經過學齡到z世代青少年,再到新的一波元宇宙(Metaverse)3D虛擬世界,社會快速發展變遷,我們身為中國威權文化教養下的這一代,如何適應不同環境,和自我意識高漲的下一代溝通交流。 不同切入點的小品文,從孩子的天生本質,教養方式和社會風氣的衝擊中和您傾心...

94. 體驗生活教育

我想大家都注意到了,一般生活在歐美的孩子,受同樣的教育和同等的專業訓練,但是由於他們成長期間受到不同事件經驗的影響,造就出不同的思維方式,長大成人後的發展也大不相同。 古今中外的教育都是集中並且始於童年時期;不論是九年國教或是十二年基礎教育,用意都是希望在孩子幼小可塑性強的...

93. 重視學前教育

我們常常聽到一種說法;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大人。意思是說孩子天生本質都是好的,後來很多走偏了路都是因為家長不會教。「子不教父之過」這句出自三字經的經典句,就是指出孩子教不好,父母雙方皆有責任。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天性,教導是責任,家庭教養高於學校教育,因為家庭教養是最...

Comments


文章: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