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Autumn%2520leaves%2520on%2520a%2520trail_edited_edited.jpg
唐唐的焰火人間
Blog
  • 作家相片Juliet Tang 唐圓麗

78. 匱乏感教育迷思

已更新:2022年8月25日

看到一個視頻提到「匱乏感教育」,作者想要表達的是從小以父母師長的立場,總是灌輸我們一些危機意識;就是這個世界的資源是不夠的,如果你不握在手上,別人就會拿走。


比方說像小孩總是挑三撿四的不好好吃飯,媽媽就語帶恐嚇的說;你不好好把飯吃完,我就把飯收走,你等一下肚子餓就沒東西吃了。孩子接收到的訊息就是一種缺乏的恐懼感,以致於他們長大後窮其一生都在追求不同的東西,以確保自己手中握有足夠的資源。


作者因此認為這種「匱乏感教育」是失敗,是不可取的。對於這個看法,我覺得未免有點危言聳聽不夠全面;與其咬文嚼字的去詮釋這種缺乏的感覺,匱乏感其實只是很單純的表達一種危機意識的覺醒。


明白告訴小朋友生活上資源不足,不是在威嚇他們,而是教導他們「居安思危」的概念。居安思危其實就是一種儆醒和自覺,引導小朋友學習獨立思考,這個過程是成長的一部分,並不會在孩子幼小稚弱的心靈中種下缺乏安全感的種子。


人的一生的確是花費很多時間心力在追尋一些東西;名利、財富、權力、地位、知識、愛戀⋯,這些有形無形的物質,夠用就好,並非影響我們個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知道凡事各有因緣,不需強求適可而止,就是儆醒;了解本身價值,不自我貶低也不自高自傲,就是自覺。


我曾經送自己的孩子去泰北金三角短宣六個星期,在那裏,她們看到的現實是世界上的資源並不是平均分配的。歐美國家掌握了全球大部分近百分之八十的資源,剩下不足的百分之二十資源留給東南亞、非洲等開發中國家。這些事實除了讓她們了解到自己是多麼的富足,並學習以寬廣的心來公平對待每個境遇不如她們的人。


能夠儆醒和自覺的人懂得自律和感恩,讓自己變得更好的目的就是擴張境界,學習如何關懷他人也成為別人的祝福。這不是比豢養在安樂窩中不關心民生疾苦,只專注追求高尚品味以期自我感覺良好,來得更有意義嗎?


唯物主義讓人覺得空虛寂寞而不滿足,譴責匱乏感教育只是間接助長小孩的玻璃心,使其更加脆弱。身為父母如果能花多點精神教導小朋友回歸內在,識別個人內心的需求和想望,才能有同理心去了解他人感受。讓小朋友活成一束光,懂得珍惜所有並釋放善意,應該會比玻璃心小孩更能融入現代社會吧!

8/14/2022

Go to[ 分類索引 ]目錄 >> 分類索引 (tangtanglife.com)

Go to[ 親職教育 ]目錄 >> 1000. 親職教育目錄 (tangtanglife.com)

Go to[ 心理建設 ]目錄 >> 1000. 心理建設目錄 (tangtanglife.com)

Go to[ 生活隨筆 ]目錄 >> 1000. 生活隨筆目錄 (tangtanglife.com)


44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1000. 親職教育目錄

從可愛的嬰幼兒時期經過學齡到z世代青少年,再到新的一波元宇宙(Metaverse)3D虛擬世界,社會快速發展變遷,我們身為中國威權文化教養下的這一代,如何適應不同環境,和自我意識高漲的下一代溝通交流。 不同切入點的小品文,從孩子的天生本質,教養方式和社會風氣的衝擊中和您傾心...

94. 體驗生活教育

我想大家都注意到了,一般生活在歐美的孩子,受同樣的教育和同等的專業訓練,但是由於他們成長期間受到不同事件經驗的影響,造就出不同的思維方式,長大成人後的發展也大不相同。 古今中外的教育都是集中並且始於童年時期;不論是九年國教或是十二年基礎教育,用意都是希望在孩子幼小可塑性強的...

93. 重視學前教育

我們常常聽到一種說法;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大人。意思是說孩子天生本質都是好的,後來很多走偏了路都是因為家長不會教。「子不教父之過」這句出自三字經的經典句,就是指出孩子教不好,父母雙方皆有責任。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天性,教導是責任,家庭教養高於學校教育,因為家庭教養是最...

Opmerkingen


文章: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